李金田/樊寧
我國中小學生課業(yè)負擔之重,幾乎盡人皆知,學生知道,家長知道,老師知道,領導知道,媒體也知道;經常有人呼吁減負,有人提出減負建議,也經常有人研究減負,可是,呼吁來呼吁去,研究來研究去,中小學生的負擔如舊。
如今,又有更高級別的領導表態(tài),要為中小學生減負了。據新華社報道,3月16日上午,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。記者會上,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對廣受關注的中小學生減負問題進行了回應。
陳寶生表示,減負不光是教育戰(zhàn)線的事,而是整個社會的事。減負與負擔這個問題,也不僅僅是一個教育問題,它還是一個社會問題,需要各方面合作、共同努力。
陳寶生部長還指出了五個減負的方向:一是從學校教學減負;二是學校之外的減負,規(guī)范培訓機構行為,避免校內減掉的課業(yè)負擔,在校外又重新加上去;三是考試評價減負,完善學業(yè)考試辦法;四是老師教學減負,老師要按照大綱足額授課,絕不允許課上不講課下講,然后再鼓勵引導學生參加培訓;五是要為家長和社會減負。
一邊是主管教育工作的最高領導,一邊是中國政治的盛大場合,話語分量之重,發(fā)布平臺之大,都是無以復加的。我們是不是就此可以相信,中小學生的課業(yè)負擔,真的有望減輕了?
正如陳寶生部長所說,這個問題始終沒有徹底解決,原因是多方面的。每一個人的心里面都有一本賬,都知道總體上負擔為什么沒減下來。
為什么一再地喊一再地減負,卻一直減不下來呢?表面上看,原因的確多種多樣,從學校到教師,從校外培訓到校內考試,方方面面都是減負的阻力。其實,種種原因里,圍著高考的指揮棒轉,才是所有原因里最根本的原因。
家長為什么要硬著頭皮花費高昂的培訓費,讓孩子參加各種各樣的培訓班?為什么學校要把課程安排得那么滿,以至于學生要點燈熬油地學習?很顯然,就是為了在中考、高考的時候,考出一個好成績嘛!
中考的時候能夠拼進一個好高中,高考就容易一些;高考拼進一個好大學,將來工作就好找一些,待遇就能豐厚一些。許許多多的學生,就是在這樣思想指導下,從小就被綁在了高考的戰(zhàn)車上。
你想減負,別人在拼命地學習;你想搞點勞動實踐課,他人卻在拼命補習文化課。你還敢減負嗎?你還想減負嗎?
如果擺脫不了高考指揮棒,減負只能有一個結果:抱怨依舊,分量依舊,最后不了了之,重歸老路。高考成績的影響如此深遠,幾乎關乎一個人一生的去向,僅僅限制培訓機構,約束學校教師,不會有什么好的減負效果。我們必須在高考制度上進行改革,減少一些不必要的學科成績考試,使大學的錄取工作更科學合理,能夠真正實現(xiàn)大學新生的寬進嚴出,中小學生的書包才能真正變小,教育主管部門的減負努力才會真正見到實效。
寶生部長的想法能落實嗎?學生的減負會奏效嗎?歸根結底還要看教育部敢不敢在高考制度上動大手術。
責任編輯:張弓